佛教作为一种伦理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性宗教,在当今的道德建设方面理应充当重要的角色,其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的教育目标为其道德性宗教打上了深深的烙印。
我们知道宗教的特征不仅要有深刻生动的理论说教,而且要有形象、有效的实践演示,撇开实际效果不说,单就演示本身而言,就是礼仪创建、完善、深化的过程。从佛陀最初传教时的不拘形式,不重礼仪,到大乘经典中大肆渲染那种形象生动、富有诗意的说法场景,再到密教修行中曼陀罗的描绘及众多法器的供奉、手印的结持,印度佛教礼仪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、从有到繁的演变过程。
2、肉食、荤腥,以及蒜、葱、烟、酒等都会污口,对佛不敬,所以在礼佛之前更好忌食。 3、进入寺庙,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。
不可服装不整,特别是女士,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,也不可浓妆艳抹。入佛堂不得吸烟、嚼口香糖,打闹嬉戏等。
4、进佛寺时,更好不要经由中门入,而当从旁门入,更不要踏门槛,抬脚而入为宜。入寺门后,不宜中央直走,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,进入殿门,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。
5、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,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,不可擅敲,锡杖衣钵等物,亦不可戏动。诸如水果、植物等,也不可随意摘取。
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,微微低头,表示恭敬,忌握手、拥抱、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。如果僧人正在礼佛、坐禅、诵经、饮食、睡眠、经行、入厕的时候,都不可向他礼拜。
8、随众礼拜入座,如果自己后到,法师已经升座,须向佛顶礼毕,向后倒退一步,再向法师顶礼。入座后,不向熟人招呼,不得坐起不定、咳嗽谈话,如不能听毕,但向法师行一合十,肃静退出,不可招手呼唤他人。
我们知道宗教的特征不仅要有深刻生动的理论说教,而且要有形象、有效的实践演示,撇开实际效果不说,单就演示本身而言,就是礼仪创建、完善、深化的过程。从佛陀最初传教时的不拘形式,不重礼仪,到大乘经典中大肆渲染那种形象生动、富有诗意的说法场景,再到密教修行中曼陀罗的描绘及众多法器的供奉、手印的结持,印度佛教礼仪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、从有到繁的演变过程。
2、肉食、荤腥,以及蒜、葱、烟、酒等都会污口,对佛不敬,所以在礼佛之前更好忌食。 3、进入寺庙,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。
不可服装不整,特别是女士,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,也不可浓妆艳抹。入佛堂不得吸烟、嚼口香糖,打闹嬉戏等。
4、进佛寺时,更好不要经由中门入,而当从旁门入,更不要踏门槛,抬脚而入为宜。入寺门后,不宜中央直走,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,进入殿门,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。
5、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,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,不可擅敲,锡杖衣钵等物,亦不可戏动。诸如水果、植物等,也不可随意摘取。
6、大殿中央的拜垫是寺主用的,不可在上礼拜,宜用两旁的垫凳,分男左女右拜用,凡有人礼拜时,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。
7、见到僧人,称法师,或称大和尚,忌直称为"出家人"、"和尚"。
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,微微低头,表示恭敬,忌握手、拥抱、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。如果僧人正在礼佛、坐禅、诵经、饮食、睡眠、经行、入厕的时候,都不可向他礼拜。
8、随众礼拜入座,如果自己后到,法师已经升座,须向佛顶礼毕,向后倒退一步,再向法师顶礼。入座后,不向熟人招呼,不得坐起不定、咳嗽谈话,如不能听毕,但向法师行一合十,肃静退出,不可招手呼唤他人。
- 顶(0)
- 踩(0)